close
 

紀錄片平民化 「全景」札根地方



作者: 吳孟芳






為了讓底層心聲呈現,「全景」舉辦攝影培訓,讓有心者隨時抓住真實一面。



「希望有朝一日,我也能拿起攝影機,將一直想要紀錄的東西拍攝下來。」這樣的願望,或許您曾經聽周遭的朋友提起過,尤其是地方上的文化工作者。當傳媒為菁英所操縱、把持,最真實、最底層的聲音被忽略、被扭曲時,自己擁有紀錄工具、自己表達非主流性的觀感,或許也是延續、保衛某一文化觀的最佳武器。


美濃反水庫運動者,用攝影機紀錄下了每一階段的抗爭過程,讓只能從主流媒介上擷取主流價值訊息的閱聽人,有機會聽到當地居民真實心聲。尤其,媒體將美濃的反水庫窄化成是美濃自家人的事時,擁有這樣一個傳播工具、管道是多麼的重要,它除了表達美濃觀點外,還告訴閱聽人,蓋水庫破壞的不僅僅是客家文化,更是造成對水資源、自然生態的極大傷害。



從生產到傳授 轉變角色



然而,擁有這樣可以完全表達當地心聲、呈現社會運動理念、維持文化傳統的武器,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具備的。就算有心,也往往不得其門而入,因為這樣的武器使用知識,被封印在學院象牙塔裡,菁英意味濃厚得,不是非科班出身的我們,可以褻玩焉的。


十月十八日,財團法人全景傳播文教基金會負責人、紀錄片工作者吳乙峰,將帶著全景長期從事民眾紀錄片訓練工作的經驗、以紀錄片參與社會改革的經驗,遠赴日本山形縣,為年度紀錄片盛事「山形影展」,帶來台灣經驗傳遞。


過去全景一直是紀錄片的生產者,從早期《月亮的小孩》、《人間燈火》、《生活映像》、《老人系列》等,每一部作品都獲致共鳴,也獲致不少美譽。不過近年來,全景拍攝紀錄片的量越來越少,工作角色內容也從生產者,轉便成為知識的傳授者。


所傳授知識、經驗,正是一些社區文化工作者,一直想擁有的紀錄武器-學會去拍攝一部紀錄片。全景成員陳亮丰表示,過去當全景的紀錄片在台灣各地巡迴播放時,常常會聽到社區民眾反映,「可不可以告訴我們如何拍紀錄片?有一些東西我想紀錄下來。」


這樣的民眾聲音不斷地重複出現,全景意識到「紀錄片平民化」、讓社區民眾擁有扛起武器的能力是多麼重要。「紀錄片呈現的,是一般媒體上看不見的東西;社區故事說給社區人聽,讓紀錄片充滿更多可能。這裡有許多人正為土地努力,但社會不公平的現象依然存在,所以紀錄片拍攝工作、這樣的創作能力應該回歸給人民。」吳乙峰表示。「紀錄片不是拍完參展的工具,它關心的是整個土地、環保、整個文化層面。」



融入事件中 拍攝者首要



通常一個紀錄片作者,要由原本旁觀角色涉入被紀錄者的生活中,往往要用去一年半載,才能獲致真正了解。可是,如果拍攝者是長期關注地方的人,或者本身就是事件中人,也就能比旁觀紀錄者更具深刻的情感,才能自主、自然、更快地表達出他要呈現的觀點。


所以在八、九年前,全景逐漸放下紀錄片拍攝工作,開始推動台灣民眾紀錄片訓練工作。雖然一開始遭受許多朋友質疑,認為要每個人都能拿起攝影機從事創作沒有那麼容易。但是陳亮丰卻說:「我們的流動教室繞著台灣走了一圈,遭遇了來自各種族群、各種階層想要學習紀錄片的人們。這當中有文化工作者、老師等地方菁英到家庭主婦、社區義工、早餐店老闆、公務員、黑手......。」


原來想要擁有使用攝影機知識、能力的人,絕對是廣而易見的,而拍攝議題也不見得是社會運動、或社會黑暗角落,它或許是媽媽紀錄女兒、社區民眾紀錄村落中被遭受排擠的人的內心世界,也或許是某人的一天。吳乙峰指出:「民眾紀錄片教育,鼓勵民眾自己拿起攝影機,也有機會藉著放映說說心裡的話。如果這樣的能力,像使用傻瓜相機一樣的普遍、一樣的平民化,我們才能聽到更多原本被埋沒的聲音。」


一九九五年以前,全景靠著自己的力量,傳授民眾攝影知識。九五年以後,接受了文建會的資金協助後,使得全景「地方紀錄攝影工作者訓練計畫」規模更具健全。除了得以添加攝影、剪輯裝備外,也使訓練更有計畫性。


至今,全景已經舉辦了五期「地方紀錄攝影工作者訓練計畫」,分別在台北、花蓮、台中、高雄、新竹等據點辦理,活動為期半年,每期招收十八個在地學員。每一次,全景的工作人員都會在當地租一個場地,全部的家當也進駐其中,以供教學之用。



赴日參加影展 分享經驗



學員都是經過縝密挑選,為在地的文化工作者或原住民居多,這些人都想習得攝取影像的技術,並想藉由影像將地方文化或傳統紀錄下來的人。全景的訓練課程密集而嚴格,由攝影基礎概念談起,實際操作、背景音樂、剪輯、播放一應俱全。雖然教學空間並不寬大,但是長久的相處下來,學員間也培養出不錯的友誼。


陳亮丰表示,長期下來,她看待紀錄片的心情,已經非關內容好壞。而是,在這樣的教學場域下,傳授者與學員相互學習、分享彼此的生命經驗。其次,才是拍攝紀錄片能力與這樣的媒介使用。而且長久累積的教學經驗,也使全景有實力做更多的嘗試,例如培訓聾人成為紀錄片工作者。


參與日本山形影展並不是全景的第一次,自前日本已故資深紀錄片創作者小川紳介看過「月亮的小孩」後,就曾邀請吳乙峰參加。而小川紳介生前未完的志向,也就是讓紀錄片變成全民運動,讓每個民眾都能有拍攝的能力。這次吳乙峰參加影展,就要將全景在台灣推廣、培訓的經驗,與日本友人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qma09822124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