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格的剎那1
6位癲癇患者不畏懼社會異樣的眼光,勇敢站出來陳述罹病的心路歷程,由台灣癲癇之友協會拍攝成影片「停格的剎那」,期待透過影片的宣導,鼓勵患者面對疾病,接受治療,並呼籲社會正視癲癇、接納癲癇。
東吳大學哲學系教授彭孟堯是片中人之一,他表示,5年前他因癲癇急診,醫院還發出病危通知,在確診為癲癇後,他查遍各種資料確認藥物治療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方法,他就接受了,服藥2年半迄今不再發作。
彭孟堯說,癲癇發作難以預測,為了幫助自己,也讓學生瞭解狀況,他也向要好的同事以及學生公開自己的病情,並告知發病時如何協助他,有十多位學生竟湊錢買了一隻手機(網站)送他,希望他24小時開機,用手機成為求救管道,這讓他感動不已。
台灣癲癇之友協會理事長陳瑞珍表示,癲癇病患一直被社會賦予異樣的眼光,這讓許多患者不敢承認自己是癲癇而拒絕接受治療。
事實上,癲癇只不過是腦部異常放電的表現,它是可以被藥物控制的,患者只要好好服藥可以和癲癇和平共處,過正常人的生活。
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施茂雄表示,癲癇的發生率約千分之2.04至千分之8.9,推估國內約有5至20萬的癲癇人口,目前癲癇已有藥物可以控制,8成的患者都可以因而得到改善,過正常人的生活,患者實在不要諱疾忌醫。
造成癲癇原因很多,遺傳只不過佔9%,有4成是原因不明,其他如腦部受傷、生產傷害等也都可能造成癲癇。
施茂雄認為,很多患者在發作那一刻是沒有知覺的,所以是「停格的剎那」。
在「停格的剎那」片中,有一段患者的簡短告白說 「我看到人家的眼神,好像看到動物園裡面很凶的獅子一樣,大家都很害怕,不敢靠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是患者的心聲吐露。
陳瑞珍說,硬把壓舌物品塞入癲癇患者的口中,是錯誤的急救方式,社會大眾如果瞭解癲癇,可以在患者發作時,解開衣領等約束呼吸的衣物,觀察發作症狀,當發作時間超過10分鐘時,可協助送醫急救等,這些的援助可免於二度傷害,對癲癇患者是最大的幫助。
http://blog.xuite.net/sos6180/video/6266090?st=c&re=list&p=5&w=303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