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新聞有大標題與小標題。
大標題就是該篇新聞的主題,是導言中的導言,是對新聞價值內容的濃縮、概括。
小標題就是內文的分段內容摘要,提綱挈領引出重點,讓網友快速了解文章概要,方便閱讀。
根據文章內容,擷取重點,寫下主題與內文標題,可以讓觀眾即刻了解此則公民新聞的意函。
攝影方法,一般會想像被攝物有一個九宮格的井字線(是虛擬線),而井字線四個交叉點,是所謂視覺集中的地方。
動態攝影有所謂攝影中線(又稱為運動軸線),是主體物移動的一條假想線,如果攝影機從同到尾都在主體物的同一邊,那麼主體移動的方向就會保持一致。
順光:一般是指攝影鏡頭後面所來的光源,掌握光線最容易,也是一般人最常用的光源,由於是直射平順光,拍出來的影像較平板。
逆光:是從攝影鏡頭前方所來的光源,如果攝影時,測光不準,會使被攝物產生曝光不足的黑暗效果,由於光源來自被攝物後方,因此,可拍出較立體的畫面。
側光:是從鏡頭左邊或是右邊來的光源,善加利用,可拍出反差較強、有層次的景物。
頂光:是直接從被攝物頂上照下來的光源,他會使整個被攝物產生平板,沒有層次的感覺,而且人的臉頸部會有陰影。
影像組合,可以減少許多文字的贅述。(由大到小,是一個基本概念,可以看出人物與環境的關係,以及人物細部,或是情緒的呈現)
以採訪老農為例,首先,我們會在他的住所外,選用一個極大景(或大景)的畫面(地點),其次,再接到一行人與老農交談的大景或中景的畫面(多少成員),然後再依序接上老農還有對談者的特寫(主要與談人),再穿插四周環境的細節,例如店裡的黑板等等(增加趣味或是說明老農的工作)。
好的聲音的運用,可以使影像更豐富,也會使公民新聞更具說服力。尤其現場環境音的運用,會使閱聽者更有親臨現場的感覺。所以,好的收音品質,是與拍好影像同樣重要的工作。
假如你在現場拍攝到一段演唱者的
演唱,想要做成類似MTV的剪輯,此時,你可以先將此段聲音拖拉到音訊/音樂欄位裡,然後,其它的視訊,可以利用靜音剪輯的方式來剪輯,這樣就會達到MTV效果。
新聞編輯 攝影常識 後製技術教案文件下載:(PDF檔)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www.peopo.org/templates/blog_258/help/imgs/dot_3.gif&width=25&height=24)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www.peopo.org/tmp/258/authimage/0df57dc1b9a3cfac0b2d058c826b1ca6.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