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企業也裁員--為本土中小企業發聲!
(2008/12/30 00:31)(●作者蘇瑋垣,筆名,南縣,嘉義大學管理研究所,企業主管。本文為NOWnews.com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蘇瑋垣
在金融海嘯之際,很多科技大業紛紛裁員,很多的基層勞工頓失依靠,對於這些員工面臨失業的窘境,不光是經濟壓力的痛苦,更有因被裁員顏面、生活負擔衍生的精神壓力。這些種種的問題,最後也可能演變成社會動盪、治安混亂的根源,這是沒有人所願意看到的問題。
上個禮拜看到了向來有「幸福企業」之稱的「奇美」,不敵景氣也開始裁員,對家庭、員工都很照顧的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過去時常對高階主管灌輸「企業是追求幸福的手段」觀念,也因此總是被冠上幸福企業美譽。金融海嘯重創世界經濟,面板業瀕臨寒冬,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公開對奇美電的股東說抱歉,對於被資遣的奇美電派遣人員,說對不起。這位可媲美台灣經營之神的許文龍,過去經營企業之成功,最後仍走向裁員之路,讓人看了於心不忍,不勝欷噓!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民眾看到大企業都裁員了,開始擔心起中小企業還能挺得住嗎?表面上大家看到的只有奇美裁掉3000員人力派遣,事實上是一連串連鎖的反應,單就這些接送這些員工的交通運輸業者、食饍業者、清潔業者也連帶性的受到波及,受影響的不只是三千個家庭,甚至是四、五千個家庭的生計都受到影響。我以任職的企業而言,我們公司雖然是一家中小型企業只有一百多人,但需仰賴近五十家的協力廠提供物料與加工,這些協力廠平均都有二、三十個工人,一旦我們公司關廠,連帶影響的是將近兩千個工人會失業,這樣的數字看起來真可怕啊!再反推這次奇美的裁員潮,單就奇美的裁員關廠,可能就間接迫使上萬個勞工沒有工作。
因此,我有一個想法,建請政府部門多思考這樣的問題。當前政府高瞻遠矚,為鼓勵民眾消費,不惜發行消費券、力行擴大內需政策以振興國內經濟,惟政府機構與國營事業貴為國內產業發展之鴻河,理應身先士卒,思索台灣本土產業及勞工之生計。建請 政府相關機構與國營事業之採購應優先考量國內產業同質產品,以確實帶動經濟與扶植本土產業之發展為念,方能得以提升產業技術,促使本土產業得以維繼,勞工之工作可獲得保障,家庭生計可以維存。唯有以國內廠家優先採購國內優質產品,才可帶動國內市場經濟活絡之效益。
觀諸政府部門與國營事業單位之採購,常有採購規格專以國外商品規格或者未能以國內生產之同質品為考量。諉稱以國內產品規格不符、或宣稱國內廠商無力生產、或自認國外產品較先進等為由,大肆採購國外產品,不僅採購成本高昂,國內廠商卻無法受惠。衍然漠視國內優質廠商技術研發之能力,無形中折損國內經濟,顯與擴大內需政策背道而馳。
試想當政府採購物料1000萬,如果由外商得標,可能將有900萬會匯出國外,卻可能只需養5個員工。但,如國本土企業得標,至少有900萬留在國內,可以養活100個員工,並能帶動50個下游廠商的生產營運;何者可以養較多的本土勞工?何者經濟貢獻比值較大?
當前國際景氣不佳,外銷訂單大幅緊縮,機關採購若未能以國內廠商優先為念,無疑為置台灣產業與勞工之死路。變相打壓國內廠商,扼殺本土廠商生存發展空間。並影響本土勞工之生計。過去,奇美電經常贊助縣市政府跨年晚會活動、投注公益,動輒好幾千萬、甚至上億,如果政府機關與國營事業對於國內液晶電視的採購,都以國內生產製造業者為考量,也不為過。或許裁員人數也不用這麼多!
其實,直接採購國外產品並能否成功複製成國內經驗或能否達到實質效益尚待存疑!而大多國內產業早已具備同質替代品生產能力。殷切冀盼政府單位應能重視影響本土勞工生計為念。在國內景氣萎靡不振之際,應能協助國內產業的維繼,讓勞工有工作,以達到落實擴大內需之政策,否則國營事業與政府機關若尚存優先採購國外產品之迷思者,則即使本土優質廠家、創新研發能力再強、技術再優越,對創造國內經濟效益而言,不啻是重大打擊。
針對擴大內需方案需能以兼顧本土勞工工作權為考量,我的訴求有以下:
1.建請政府部門、國營事業應予優先採購國內同等品、替代品,以保障本土勞工之工作權。
2.現行需要或以採購國外規格為標的者,要求限期找到國內廠家替代方案,藉以達到經濟回流,兼顧國內業者與勞工之生計。
3.若國內無相關產品替代者,應藉以提升國內外技術交流之契機,制訂管理機制,獎勵國外廠商與本土產業技術合作,在台灣生產後,再引進國內之國營事業與政府機關,才能達到提升本土產業的技術能力與勞工素質。
期許,照顧國內勞工、扶植本土廠商、加強地方公共建設之發展,蔚為政府單位與國營事業首要之任務,並祈求政府部門與國營事業機構遵循國家政策,『台灣優先』協助本土產業度過景氣寒冬。讓中小企業可以生存發展,本土勞工不會被裁員。
心轉業就轉.轉動才有機會.
蘇政輝 0982-212-411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