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餘無線電緊急通信服務ARES實施辦法


 


前 言


  業餘無線電人員利用個人對業餘無線電通信的專長與技術,於大型災難或緊急狀況,為國家與社會服務,是業餘無線電人員的信條與天職。台灣地區地處西太平洋地震與颱風天災地帶,尤其於88921日集集大地震之後,證明業餘無線電災區緊急通信服務,已成為災區行政指揮、資訊交換、車輛調度、物資運送、人員支援,特別是醫療部分的傷患後送、藥品器材支援等,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


  本會於九二一災後,受到各方矚目,期望能提供更組織化,更有效率的通信服務,特定此實施辦法,供本會會員及業餘無線電緊急通信服務志工(Amateur Radio Emergency Service Volunteer,簡稱:ARESV)參考。


第一章 一般規定


甲、人員資格


  一、通過交通部業餘無線電人員資格測試,並領有電台執照與呼號。


  二、以本會會員為佳。


  三、緊急狀況時經本會認可者,不在此限。


乙、基本訓練


  一、基本通信訓練:標準報讀、常用Q簡語及縮語、RST通信報告、簡單通信會話、各


系統使用頻率。


  二、簡單電台架設及電波傳遞原理(接受本會考照輔導或ARDF等訓練者可免)。


  三、經常參與本會平時固定網路通信演練,以熟悉ARES作業。


丙、平時演練


  一、演練時間表





































分 區



時  間





QSY



參加人員





北部分會



每週日 21:00-22:00



一小時



由主控臨時指配



本會ARESV人員暨各分會所屬衛生局、責任醫院緊急通信電台


 

中部分會



每週一 22:00-23:00



一小時


  

南部分會



每週五 22:00-23:00



一小時


  

東部分會


    

  二、各分會應視地形與通信區域,以本會ARESV人員列表排班,分別擔任第一主控、第


    二主控…..,以便接受通信死角或QRP電台Check-in。各主控亦以輪流安排擔任第一


    主控,以便熟悉處理各項主控業務。


  三、演練時,第一主控於呼叫頻率VHF 145.00 MHzUHF 431.00 MHz頻率接受各地電


    台Check-in,然後以機動方式,臨時指定QSY頻率,請Check-in電台QSY,以養成


    Check-inQSY的習慣。


  四、QSY之頻率以正式ARES啟動系統(如醫療、消防)之頻率為主,並以善意及和


    諧方式,事先與該頻率使用友台協調溝通,以免在演練期間,遭到惡意干擾或惡言相


    向。


  五、請總會事先將本會演練時間表行文主管單位並敬邀電信警察協助。


丁、定時演習:每年兩次以上,時間由總會指定。


第二章 ARES動員


甲、動員時機:依災情嚴重性,分三等狀況


  狀況一:如「九二一大地震」等大型區域級規模之災難,需大規模動員。


  狀況二:如一般颱風造成區域性的淹水、道路不通狀況等,由地方動員。


  狀況三:如一般車禍、盜竊搶奪、刑事案件等。個人動員,或由無線電守聽者代轉相關單


      位。


乙、實施要件:狀況一及二,需災區斷電,且一般大眾電話系統無法通達使用,本會指揮系統


       應主動給於支援。狀況三除非處理單位要求,否則無須本會人員直接動員至現


       場。


丙、災區任務:協助架設電台、維持通信暢通、代處理資訊傳遞等技術服務。


丁、非災區任務:協助主控傳遞資訊。


第三章 使用頻率、呼號與裝備


甲、語音指揮部分


  一、報到頻率:主頻 145.00 MHz,副頻 431.00 MHz


    備用頻率:145.50 MHz431.50 MHz


  二、長程通信(災區指揮中心與中央級單位)40米波,主頻7.060 MHz,備頻7.050 MHz


         3.560 MHz


  三、中程通信(災區指揮中心與縣市總指揮中心)2米波QSY20 KHz0.02MHz


      行政指揮/主頻:144.00 MHz,備頻:146.00 MHz


      醫療系統/主頻:144.20 MHz,備頻:145.20 MHz


      消防系統/主頻:144.40 MHz,備頻:145.40 MHz


      警政系統/主頻:144.60 MHz,備頻:145.60 MHz


      難民系統/主頻:144.80 MHz,備頻:145.80 MHz


  四、短距(現場)通信(災區現場)70公分波QSY20 KHz0.02MHz


      行政指揮/主頻:430.00 MHz,備頻:432.00 MHz


      醫療系統/主頻:430.20 MHz,備頻:431.20 MHz


      消防系統/主頻:430.40 MHz,備頻:431.40 MHz


      警政系統/主頻:430.60 MHz,備頻:431.60 MHz


      難民系統/主頻:430.80 MHz,備頻:431.80 MHz


  五、長程通信,由災區指揮中心主控與中央單位主控,於空中與其他國內外電台


    說明協調使用。中程與短距通信,由本會災區ARESV主控直接指揮。


乙、數據傳送及影像部分


  一、SSTVATV等/短程:144.70 MHz,長程:7.030 MHz436.00 MHz


  二、RTTYPacket/短程:144.75 MHz,長程:7.070 MHz


丙、使用呼號


  一、使用指配呼號:於指定地點所架設之業餘無線電台,如有指配呼號(或臨時呼號),


    應以指配呼號優先使用,以玆識別。


  二、使用團體電台呼號:由本會所駐該地會員主動赴災區所架設之臨時業餘電台,如該電


    台為配屬各級指揮中心之主控電台,應儘量使用該地應屬之團體電台呼號,為方便識


    別。


  三、如無法迅速取得特別指配之呼號,或暫時無法得到團體電台之授權使用,可先以個人


    電台呼號暫代,但需冠以所在地方名詞以玆識別。呼叫方式如下:


      「這裡是BM2AAZ,在埔基醫院(埔里基督教醫院)」。


      「這裡是BM5ABU,在南投救災指揮中心」。


      「這裡是BV2MV,在埔里國中野戰醫院」。


丁、執照等級與使用頻段


  各等級業餘無線電人員應遵守業餘無線電法規之規定,操作業餘無線電。


戊、基本裝備


  A類裝備:自備車輛(四輪傳動)、發電機、電源供應器、25W以上(含)無線電收發機


       (U/VHFHF皆可),遠距天線,25M以上信號傳輸電纜,多孔插座延長電


       源線….等。


  B類裝備:長效蓄電池(或簡易發電機)、10W以上行動無線電收發機(車用機台)、簡易


       天線、10M以上信號傳輸電纜….等。


  C類裝備:小型長效蓄電池(或乾電池)、10W以下行動無線電收發機(手提收發機)..等。


  D類裝備(數據及影像週邊裝備):D1影像設備:SSTVATV…..


                  D2數據傳送:RTTYRBBSPacket….


  E類裝備(一般裝備):食水、乾糧、寢具(營帳)、防雨設備、繩索、瑞士刀等簡單工具


            、個人醫藥、手電筒、打火機、地圖(或GPS)、指北針、防寒衣


            物、緊急通信手冊等。


第四章 ARESV資格與任務


甲、資格:


  一、須通過交通部業餘無線電人員測試,並取得電台執照與呼號。


  二、須為本會會員。


  三、接受並通過本會ARESV訓練、測試(電台架設及通信主控能力)。


  四、須自願簽署「ARESV自願書」。


乙、授證:


  一、ARESV之訓練、測試由各分會ARESV教官依本辦法之精神,自訂科目與時間舉行。


  二、各分會長應對轄區內通過ARESV資格人員頒發ARESV人員證書。


  三、各分會應至少每季向總會ARES委員會呈報最新ARESV參加人員資料。


丙、任務:


  一、平時:


    1.協助本會擔任ARES通信教官,訓練ARES參加者,


    2.隨時測試及保養個人基本裝備,並維持裝備最佳及隨時可用狀態。


    3.參加固定演練及演習。


    4.隨時於呼叫頻道(VHF 145.00 MHzUHF 431.00 MHz)保持守聽。


    5.接受本會任務指配。


  二、緊急狀況:


    1.於緊急狀況發生時,直接在當地呼叫頻道Check in(報到),並接受本會任務調度。


    2.於接獲移赴災區任務時,應於最短時間內(30分鐘)攜帶裝備出發。


    3.ARESV抵達災區後,應先以呼叫頻率,向災區指揮中心報到,接受災區指揮中心


     調度。


    4.若災區指揮中心ARES系統尚未建立,應先向災區指揮中心所在地點行政指揮官報


     到。同時了解災區最需要通信支援單位,並立即赴該單位架設簡單通信電台,擔任


     通信主控,同時與本會指揮系統聯繫,要求支援。


    5.ARES基本災區支援順序:行政系統(災區指揮中心)-醫療系統(民間野戰醫院)


     -消防系統(救難通信支援)-警政系統(防暴防搶通報)-難民收容系統(難民


     資料物資通報)。


    6.業餘無線電通信人員係「通訊兵」角色,應以提供架設電台、維持通信暢通(空中


     通信交通指揮)、代處理資訊傳遞等技術服務為任務。除非:


      A.個人兼具其他人員身份,且


      B.於輪值時間之外。否則應儘量避免涉入非通信任務。


    7.ARESV任務待緊急狀況取消,或接手人員抵達確認接手能力無誤,並經本會指揮


系統許可直接調度,否則不得擅離職守。


    8.未接獲本會委派任務者,應繼續於呼叫頻率守聽,協助主控傳達訊息,並隨時接受


     頻率主控代理任務。


  三、ARESV指揮系統:


    1.以本會行政系統為原則:總指揮-總會長,分區指揮-分會長,地區指揮(縣市)


     -支會長。支分會人員經任務編組,由支分會長直接接受支會長或分會長指揮。


     各級指揮系統人員應取得ARESV人員身分。


    2.災區指揮:ARESV人員除非經本會授權或委任,否則仍需以本會行政系統指揮為


     原則。


    3.外縣市至災區支援人員,應接受災區行政系統指揮,切忌自行另闢任務,以免影響


     整個災區支援效率與運作。


    4.職務代理:以本會行政代理系統為原則。會長無法視事,由副會長代理;副會長無


          法視事,由(總)幹事代理。若會長、副會長及(總)幹事皆無法視事


          ,則由當地資深ARESV相互推選,或由本會指揮系統委派。


  四、ARESV人員出任勤務,應穿著制服及佩掛本會識別證牌,以維持本會及我國ARESV


形象。


丁、失格:各分會每年查核一次,因


       1.喪失本會會員資格者;


       2.長期未參加本會平時演練及定期演習;或


       3.行為不檢影響本會形象或聲譽。


     經各支會、分會長報請理事會通過,解除其ARESV身分與職務。


第五章 修 訂


  本實施辦法經總會於891015日第五屆第五次理事會通過,報經主管機關核備後施行。修改變更時亦同。


 


[轉貼] 曾參與921地震救災工兵的幾點建議



剛剛有網友留言提到這篇文章,是留在中國的網站上,大家可以比較一下921時的政府與現在政府的差別,並了解一些該做的事情。

原文網址是: http://club2.cat898.com/newbbs/dispbbs.asp?boardid=1&id=2241363

大家好,聽到四川大地震的消息,讓人感到十二萬分的悲痛,整個晚上都守在電視前面關心災情。由於我也經歷過臺灣的921大地震,並在當時身為工兵部隊的連絡官,全程參與了救災過程,想到有幾點當時救災的經驗,想要給目前投入的救災人員做一些參考。

投入軍隊積極救災是必要的,而調動濟南的機械化師也可以理解,因為該軍區為總戰略預備隊,大概是最快可以機動移防的。但是臺灣軍方在做地震防災預案時,曾參考過救災經驗最豐富的日本自衛隊震後救災報告,發現增派以作戰為訓練目的的野戰軍隊進入災區其實作用並不大。其實在第一時間最需要的三個兵種是無線通訊、戰鬥工兵、野戰醫院。

921 地震發生後15分鐘,臺灣國防部所屬的參謀總部依照預案發出三道命令,第一道是關於通信,就是各軍團通信營開始準備器材,要求在通知災區地點後,馬上能空降無線電兵到受困災區。並且命令空中預警機立即升空,在災區通信系統受損時,在災區上空中繼無線電訊號。後來統計在搶救前三天,24小在空中輪班的空中預警機共中繼了9千多通求救、要求救災物資的通信,並且讓搜救指揮能全盤掌握在災區的所有救災單位。而無線電兵也以二個人為一組,在震後二個小時就由直升機機降到還無法回報災情到臺北的可疑地區,並且建立了連系管道,並且在幾個小時候,整個野戰通訊營就在災區建立了臨時無線通訊網,一直工作到所有受困災區通信修復為止。

建立無線連絡管理的重要性在於,有些偏遠的山地部落平日連外道路就只有一條,而且路況差,居民又多分散居住。有些村只有幾千人,卻分散成好幾個部落,鄉公所自身已經成為災區,已無力知道偏遠村落的情況,更無進行救災的可能,連絡上村公所不代表能夠掌握災情。國家災害救難應變指揮中心一開始就通令各地政府連絡每個村落最基層的鄰里長,只要連絡不上,就報上指揮中心,指揮中感馬上請參謀總部派出一組無線電兵進駐,由直升機機降到最近的國小操場或茶園。並立即透過空中的預警機或山頭中繼的通信營通信車向指揮中心回報災情。因為有的部落人數很少,很偏遠,而救災工兵有限,必需要集中力量搶通至最大的災區。但是散居在山區的災民也需要被照顧,於是無線電兵能回報災區最迫切需要的物資。比如有的村落有天然泉水,所以不缺飲用水,但是缺糧。有的本身就有糧食,但是已經沒有安全的飲用水。或者有的村落有水有糧,也沒有立即的危險,只是通信中斷。在掌握了災區的情況後,該空投水的空投水,沒糧食的空投食物,需要基礎醫療的就空降攜帶簡易醫療器材與藥品的醫護兵,沒有立即危險的村落就保持通信順暢,這樣才不會浪費最重要的救災資源,花了大力氣空投了沒有用的救援物資。

而通信營在建立無線電的緊急連絡網後,更要派出有線電話架設兵,隨著工兵的推進,在各災地建立基本的有線通信。因為隨著道路的打通,各種救援的事務連絡,人員後送,重建協調,都需要龐大的通信量,這不是用來緊急連絡的無線電與天上的預警機可以負荷的,而災區民用通訊線路要能全部修理完畢,也要一年半載的時間,這個空檔就全靠通信營的有線電話架設兵,建立起一個最少可以支撐半年的通訊網路。而最偏遠、最難到達的地區,連機降的空地都沒有的地方,比如在深山種香菇的香菇寮,或台電在深山的工作組,一樣受困,且情況不明。當時就只能靠參謀總部派出空降特戰司令部轄下的高空滲透突擊排,進行戰鬥跳傘,直接空降進入叢林中去找到他們,這非常危險,但是他們擁有在野外求生的本領,可以確保這些人生存直到救援到達。

第二道命令是抽調本島所有軍團直轄的工作群、聯兵旅直轄的工兵連,趕赴災區。當時我就是某軍團工兵群的連絡官,由於軍團直轄的工兵群擁有極多的重型機械,因此參謀總部特命所有的運輸部隊與隨後徵調來的民間車輛第一優先支持工兵部隊。這讓本島三個軍團直轄的工兵群都能在第一時間能趕到災區。因為由日本救災的經驗總結,搶通道路是所有救災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環,因為只要搶通了道路,所有的醫療物資,飲用水、食物就可以進入災區,災區重傷的人可以馬上後送,屍體也可以運離災區以避免傳染病的發生。

當時依照命令,參謀總部承國家災害救難應變指揮中心的要求,限定在幾點幾分內工兵部隊要推進到什么地方。推定的技巧是將工兵分組,像我們工兵營就依編制分為第一連、第二連、第三連,各配屬軍團支持的土石承重車輛。遇到第一個坍塌障礙時,先不求全力搶通,而且先想辦法排除障礙,讓工兵與野戰救護悍馬車能通過。由於軍用工兵與軍用重機承受惡劣路面的能力遠比兵用機具好,所以可以很快的讓第二連、第三連通過向前推進。留下第一連繼續在原地搶修至民用車輛可以通行為止。而搶先通過的第二連、第三連則繼續推進,遇到障礙時再以同樣的方法讓第三連快速通過到下一個障礙點進行搶修,等到第三連排除障礙到一個程度能讓軍用工兵通過時,第一連大概也修好前面的障礙並且趕到前頭了,可以再挺進下一個障礙點。這樣的方式可以大幅的減少搶通需要的時間,讓災區儘快搶通道路,則大批民間救援物資與義工就能進入災,將傷害減到最少。

戰鬥工兵群與前進部署的無線電兵們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隨著推進的進度,不斷清理出前方災區的簡易直升機起降場。一般來說各地的學校操場都是最佳的直升機起降場,但是因為地震,很多時候操場已經被破壞,或是佈滿倒塌房舍的破碎混凝土,更或者因為平日不用於直升機起降上,而使操場上空佈滿電線,這都會使直升機無法起降。工作部隊必需要派出人手,清理出簡易的起降場,留下維持秩序與指揮降落的人員,並且回報指揮中心。直升機起降場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在搶通的道路中,勢必馬上會擠滿運入災區的各種物資,大塞車在所難免,有時候緊急事件無法靠車輛運輸。如災區迫切需要的某一種藥品,或重症病患無法在當地治療,需要馬上送大醫院處理的,都需要靠直升機來?明。指揮總部也要建立簡易的直升機前進基地,讓陸軍、空軍、甚至海軍的直升機可以進行整補。在921大地震後,南投縣山區交通全部中斷,在最初的幾天全靠直升機運送前方野戰醫官迫切的需要藥品儀器或後送重症病患。當時在南投縣的縣立體育場就建立了簡易的直升機前進基地,有將近上百架參與救災的直升機都部署到這裡來,直升機不用飛回原基地加油維修,所有空軍、陸軍的地勤人員就帶著維修器材與耗件直接部署到體育場,直升機由這裡起飛,抵達災區很近,爭取了很多時效。

同時南投縣體育場外的空地也成了救援物資管制中心,所有要進入災區的物資全送到那裡,由救災中心統一分配給軍用卡車或直升機運送進入災區,避免造成民間自願參與救災的車輛直接進入災區。之所以要避免民間車輛自己進入災區有二點考量,第一就是怕民間救災車輛進入災區危險,因為搶通的道路並不安全,而且落石不斷,一般民眾進入可能再次受困。第二就是搶通的道路多半只能單線通行,一但所有的車輛擁入可能造成災難性的大塞車,阻礙了救援時效。同時建立前進救災物資管制中心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避免有不肖人士趁火打劫,而想要捐獻物資的人也很容易的就知道該把物資送到那裡去,統一分配使用,增加效率。而且人是鐵飯是鋼,所有參加前線救災的人員也需要生理支援。這個管制中心也可以扮演這個功能。許多輪班救災的人在退下第一線後,都在這個體育館旁的中心吃飯,休息整補後再次加入救援。民間的組織也可以在這個物資管制中心組織各種服務。我印像最深的就是慈濟功德會的愛心媽媽組成了大廚房,24小時供應熱騰騰的便當,並且還有免費洗衣服務、醫療站提供預防針注射、甚至還有免費心理醫生、佛堂。因為救災的人很多因為見到了極慘的場面,本身也需要輔導與宗教協助。

另外野戰醫院也是很重要的。當時參謀總部一下命令,軍團所屬的野戰救護車馬上就上路了。在我們搶通部分公路時,越野性能極佳的悍馬野戰救護車就進入山地村落。雖然這些野戰救護型的悍馬車比不上正規的醫院,但是能馬上在缺乏醫療的災區進行檢傷分類,每一部救護型的悍馬車就是一個小診所。輕傷的就地醫療,小手術也能在車上進行,嚴重的可以用無線電要求直升機後送。缺乏的藥品也可以立即的要求空投。後來統計,當日投入了所有臺灣軍隊在西部地區的所有悍馬救護車,在災區進行了上萬次野戰小手術,並且後送了上千名重傷病患。而專業的災害救援隊更是千金難買的,在921地震前,臺灣也沒有這樣專職救援的特種消防救難隊,對於埋在土礫下的受難者也只能徒手挖。幸好當時各國伸出援手,紛紛派出國內最頂尖,受到各種訓練的救難隊飛過半個地球,搶在搶救黃金72小時內到達臺灣災區進行搜救。這些救難隊擁有生命探測儀,救難犬,各種儀器,可以深入土礫堆中救出被困的人。請求國際援助,快進讓這些各國特種救難隊進入災區,這才是最重要的。抽調通信、工兵、醫療等輔助單位,並不會影響各軍團的戰備任務。當為了怕出現防務空隙而要遠從濟南調動部隊時,不如就近要求各軍區的輔助單位立即趕赴災區,將寶貴的空運能量用於藥品、特殊工兵、特勤救難隊、搜救犬使用。事實上各國都證明了,徒手進入災區的一般戰鬥部隊能做的事很有限,與一般平民是差不了多少的。

而緊急應變計畫除了通信、工兵、醫療外,其實還有最重要的第四項,也就是後勤動員,但由於這當中有一大部份是屬於必需事先計畫準備的,因此在前面的文章中沒有提出來。但是眼看四川強震這場天災的規模極大,救難與災民安置已經變成一場持久戰,適當的後勤準備與全民動員勢在必行。九二一大地震後對於災區的各種援助安置持續了將近一整年,若單純要靠以戰備為主要任務的軍方是絕對不可能完成千頭萬緒的所有工作。

動員令,依照臺灣軍方後勤動員計畫區分為軍事動員、準軍事動員、民間動員三大項,由於臺灣經年備戰,設有專職的後備司令部掌管所有的後備軍人,軍事動員與準軍事動員是均劃歸後備司令部直轄。而民間動員則有一大部份要靠民眾的自動自發參與救災,而且參與的專案五花八門,大到重建校舍、小到維持災區交通秩序,需要一個跨越各部會的部門進行協調。這牽扯的部份就太遠了,這篇文章就只談軍事動員、準軍事動員、與民間動員中立即可以投入救災的部份。

軍事動員指的就是動員全臺灣二百萬後備軍人,目前在各縣市均設有守備旅的編制,這與美國各州的國民兵並不相同,國民兵是典型的民兵。而臺灣的後備旅編制人員均是最近五年內退伍的軍人,受過完整的軍事訓練。每個守備旅依照建制都擁有工兵、通信、醫療部隊,這些剛退役擁有特殊專長的軍人,可以在重大災難時單獨動員進行搶救任務。而相對于直屬於地區軍團的工兵群,後備司令部直轄的是軍勤隊,軍勤隊擁有的不是戰鬥工兵,但是編制了所有退伍軍人中擁有特殊軍事專長的士兵,如搶修道路、跑道、橋樑,興建臨時房舍、野戰醫院、通信電路,野戰廚房等特別工程。軍勤隊主要的任務除了在戰時協助戰鬥工兵外,也同樣可以動員對重大災害的受災區進行重建。在九二一大地震後,本來是有動員後備工兵群與軍勤隊的計畫,準備當現役軍隊在第一波救災結束,歸建防區後,由後備工兵群與軍勤隊在災區繼續參與重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qma09822124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