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yam.com/owenchen1018&page=2
電影從創作者的腦子裡一路進行到電影院 的銀幕上,中間經過很多人的努力,
場記就是其中之一...
一. 態 度篇 |
*以職業電影工作者的態度要求自我。
*以學習的心情工作,不只是把事情做完,要多觀察。
*要有自己的看法,但別眼高手低。
*有效率、有組織力、找出事半功倍的方式,多「作表」多整理。
二. 原 則篇 |
1.人際關係原則:
*寧願沒有關係,也不 要把關係搞壞!
*外圓內方,方是 方正,圓是圓通。
*要謙虛,不可侍才傲物,不要光否定、先批評,要完全忘掉自己以前的「豐功偉業」, 記住!你是來學東西的。
*要獨立,精神上、物質上,一切以自給自足為原則。
2.工作原則:
*拍片的時間大半是「等」掉的,帶本書筆記本,看看寫寫,很多心情,久了就會忘 記。
*片場是非多,別人講閒話,別聽!
3.團隊精神原則:
*身為導演組的一分子,要和導演、副導演、助導形成生命共同體。
*務必隨待攝影機左右,換鏡位時,可幫忙拎腳架、電瓶等輕裝備。
當然,坐鏡頭箱的大忌諱是不可犯的!(女人,切記!)
*注意團隊精神
三. 籌 備期 |
*合理的籌備期,至少一個月。勘景、卡司的事,往往不用場記出馬;當然,你也可以不厭其煩的提供意見。
*電影是怎麼用出來的?不外財與才。從籌備期開始,正式進入電影工業體制,
一些手忙腳亂、窒行難礙、欣喜若狂的諸多情緒從此產生...不但真實,而且觸摸得著。
1.製片:
*一個左手找財.右手 找才的人。
*台灣的製片只有兩種: 一是流氓型,一是 官僚型。
* 理想狀態:應該是一個讓導演安心創作,無後顧之憂;有能力「制衡」導演的工作夥伴。
2.劇本:
*要了解劇本背後的精神,解讀每一場戲「起承轉合」的意義所在。
*盡可能提供刺激給導演,但最後下判斷仍舊是導演,你無權干涉。
3.導演組
A.讀劇本:
*讀劇本要讀骨幹,精鍊出你被感動的部分。
*人來拍戲,不是戲來拍人,電影是一個流體,人的「氣」流竄其間,鏡頭和鏡頭之間,空間無限。
B.讀人
*了解導演的工作方式、作息習慣、導演對劇本、對演員的詮釋 方式。
*觀察電影生態,觀察人與人的相處,觀察演員和角色的應對。
C.作表
*順場表:分門別類。按劇本場次順序,日夜內外,各就各位。
*順景表:歸納合併。景的大小多寡, 一字排開,一目了然。
*服裝連戲表/道具連戲表:由美術指導作主,在定裝時,牢牢記下;盯場時,緊緊盯牢。當然,要隨時隨機應變。
*特約演員/臨時演員表:最好明列年紀、工作、人數、服裝、特色。你可以掌握的空間,往往在這種細節。
*紙上工作準備齊全,就可以開鏡了!
*開鏡之前,要記得:
1.簽約-保障雙方基 本權益。
2.領頭款-以便心無旁 騖地進入夢的核心。
四. 拍 攝期 |
從平面、文字的思考進入立體的圖像建構,導演一如工程師,隨著劇本藍圖挖地基、上鋼樑。而我們,就是那些挑磚扛瓦的人,一切大局從細節開始。
1. 現場:
一直對奇士勞斯基的一句話深有所感:「拍電影,並不 意味著觀眾.影 展、影評、訪問...它 意味著每天早晨六點鐘起床,它意 謂著嚴寒、雨水、泥巴、扛負沉重的燈光設備。」是的,這是一個真實場景,我們 置身其中。
A.取得導演之分鏡表:
*分鏡表是銜接劇本與場面調度的橋樑,說明一切有助於拍攝工作的必要指標。
*隨每個導演的習性,難易度各異,遇著因地制宜的那種導演,那就看你們平常的 默契了,上帝保佑你。
*這是每天到現場的第一個工作。到手之後,以航空信紙複寫給各工作人員--
副導、助導、攝影、燈光、美術、錄音,至少六份,當然;有影印機就不用如此辛苦了。
*劇本務必隨身攜帶。
B.檢查演員服裝連戲:
* 穿著、穿法盡量「畫圖」,幫助 記憶。
*走近看。顏色、式樣/質料/品牌,分門別類,利人利己。
*養成習慣由上往下記,頭飾、髮型、鞋襪、多寫幾個字,不會死。如:無手錶.會省掉許多揣測和不安。
*試戲的時候,每拍完一個鏡頭,趕快對照、檢查。(以免天氣熱,原本折兩褶的袖子, 多折了一摺。)
*請注意細節,演員手上是否有道具?煙的長短?項鍊在衣服內或外?
耳環、戒指、手錶、皮帶、扣子、指甲油、刺青、腳環...小地方穿幫不連戲,絕對影響看戲 的心情。
C.檢查場景陳設連戲:
* 一樣的,畫圖,幫助記憶。
*拍立得很好用,但是底片貴。
*連戲道具向副導、美術道具組再度確認。
*總之,拍電影就是在一個虛構的框架內,按著導演的旨意,模擬真實,演員行走其 間。
然後,觀眾在戲院入座,相信他們眼前所看到,戲於是成立。
D.打板:
*絕對是一門大學問。以前沒有同步錄音,場記要見機行事,請攝影或助理打板。要有禮貌,這是基本片場倫理。
*視鏡頭的尺寸:寬角要接近鏡頭打,否則字太小看不清楚;若特寫ZOOM鏡頭,板的位置則需貼近演員,最好是在演員齊眉處,否則焦距要重調,浪費時間。
*不能驚嚇演員。正在自我狀態裡的演員,很可能因為你突兀冒失的打板舉動,把好不容易培養的情緒嚇跑。
*一捲新的底片,第一個鏡頭,謂之「長板」,打板時間要久一點。
*搶拍時,要靈機應變。有些導演喜歡在試戲時偷拍。
有時為了搶光、搶時間,沒辦法讓人好整以暇的打板,此時以「倒板」代替。
*「扣板」是指怕板反光,故需逆時針壓低些打板。
*目前多數電影均採同步錄音,故報板號時,要口齒清晰,盡量對著麥克風大喊。
*開機時,要記得按碼錶,導演喊「CUT」,同步按停,馬上記下秒數,一約等於1.5呎。
2. 報表:
創意屬於導演,表格 屬於工作人員。表格是一種溝通工具和一段工作紀錄,使組織內的事情明確。
A.場記表:
現場複寫一式三份。今日事今日畢。
*有時候場景鏡號會亂掉,只要掌握住原則:你是從現場過渡到剪接室,須找出邏 輯次序和順片師取得共識。
*劇情內容欄,需明確記下對白、走位及動作。演員試戲時,就先記下台詞,正式來 的時候再修改。可以用錄音機,若事後配音,亦可負擔演員找回情緒的功能。
*「動」是電影藝術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攝影機如何運動、以何鏡 頭框景、演員行進方向、視線、導演的場面調度方位,都要詳細。
揣想導演對這場戲思考過程,是場 記的工作樂趣。
*一場拍了幾個鏡頭,用 了多呎數? NG或OK,是整個攝組今天的「成績單」。
*試戲時,就要按馬錶,量時間,提醒攝影師,底片夠不夠?如果馬錶臨時秀逗,自己 找節奏看手錶,「窮則變、變則通」是電影人黃金定律。
*製圖很重要! 記下攝影機位罝,運轉方向。環境和演員走位的相關位置。製作OK表,每日收工,交給製片連同底片,交給沖印廠。
B.日報表:
* 場記每天在收工的時候,將今 天所發生過的數據,一一 填上。它是計算進度,掌握 預算的憑據。
*載明通知時間、開拍時間、止拍時間,從時間數據,可明嘹作時數是否超班。
*統計每天拍攝的鏡頭數.呎數及累計總和,可檢查攝影組是否吃片,掌握底片存 量。
*寫明日演員、特約、臨時演員、上通告之人數。男/女/兒童,開口/不開,大特/小特等,這是片組核發演員費的依據。
*備註欄裡,以當日通知之特殊器材紀錄為主,如軌道二十節,彎軌四節,電視同步 器...等。
*一式三份寫好,要給導演.製片過簽名,以為憑據。
五. 後 製期 |
後製收尾和拍攝期完全不同,沒有汗水,沒有日曬雨淋,剪接室錄音室,以目擊者的方式參與,屬於導演的再創作過程。
1. 順片/剪接
*普多夫金說:「電影藝術的基本,就是剪接。」電影中鏡頭的並置排比,產生意義。
*場記表一式三份,各有千秋。其中兩份按拍攝進度順序排好,給順片師和自己,另一份按場次順序排列給剪接師,做為工作底圖。
*在沒有同步錄音的年代,場記得跟在剪接師旁邊,提示對白內容,以便導演挑選。
最後的OK鏡頭。後來像侯孝賢拍片,毛片初剪之後,即配對白,之後聲軌配上影像再細剪,謂之修聲。
場記在旁即核對場記中可能遺露的蛛絲馬跡,並記下導演 的突發奇想,以及幫忙找片子,捲片,或剪膠帶。
*很多時候,你是在感受。感受影片的節奏,創作可能性和可塑性,窺探導演看世界 的方式。
2. 配音/混聲:
*電影聲音的加入,有種延伸閱讀的快樂。
語言/音效/音樂,構築出自成一格的想像 空間,是內在情緒的投射,也是整體氛圍的反映。
*根據場記表的記錄,整理對白本,同時查看空鏡頭場次。
*非同步錄音者,對白本至少需要拷貝六份,配音領班1份,錄音室2份,演員、導 演、自己各1份。
配完音,按現場配音情況,修正對白本,以利字幕片完成。
*最後製表,記錄需補配的人聲、環境聲、音效聲,以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