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953年出生於台南縣柳營鄉,1974年畢業於國立藝專(現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科,因老導演李嘉的賞識而踏入電影一行,從實習場記做起,曾經擔任導演組、場記、­副導等工作多年。第一部跟的片子即為李嘉導演的《飄香劍雨》,在片場從場記做到副導演工作約二年後,民國69年跟隨黃秋貴剪接師學習電影剪接約七年,首部獨立剪接作品為余­為政導演的《一九○五年的冬天》,開啟對電影戲劇方面情節內容的掌握與判斷。 約民國74、75年離開黃秋貴,與同為剪接師的朋友陳博彥合開工作室,同在一個工作室各自剪接但相互支援,而後陳博彥退出剪接行業返回花蓮老家。獨立後的第一部剪接作品為­但漢章導演的《暗夜》,在很自由的合作形式下增強對電影鏡頭的組合與分鏡上產生更深刻的概念。與楊德昌導演合作《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時,則對於楊導演在電影戲劇情節的完­全掌控及細密的結構分析有著深刻印象,因而也影響到自身對電影戲劇結構的看法與想法。 現為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研究所兼任副教授並於崑山大學視訊傳播設計系兼職教授電影剪輯實務概論課程。陳博文自1979年轉任專業剪輯師至今,剪接的作品已超過百餘部,是台灣­當今相當熱門搶手的剪接師,以效率及創造力享有盛名。 經過七個多月的推薦、提名、評審,乃至決審過程,最受國人及藝文界矚目,由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所主辦的「國家文藝獎」,於7月6日正式公佈第十三屆得獎人。分別為:建築師­王大閎、小說家王文興、表演藝術家金士傑、視覺藝術家陳界仁、剪接指導陳博文、指揮家廖年賦(以上係按姓名筆畫排序)。 陳博文簡介 剪接指導陳博文,1953年出生,1978年入行,1980年開始剪輯工作,入行三十多年剪輯的電影,多達150多部,不侷限於電影類型,許多電影因他的剪輯而改觀,世界­知名國際影展中得獎連連。韓國釜山影展於在2006年特別邀約前往開設「大師工作坊」,提供剪輯經驗、知識,以供韓國電影界借鏡。對陳博文而言,電影剪輯是個「發揮創意,­再造電影」的過程。 近年來,剪輯領域的傳承,已成為他目前的重要工作之一。台灣各大專院校電影科系中,更是常見其身影,教學認真、方式靈活實用。經驗豐富的他,曾當選為崑山科技大學學生票選­最受歡迎教授第一名。除了在各大學講授剪輯之外,並於台北個人工作室開設「剪輯班」,自行上網招募對剪輯有興趣的年輕人,不但免費教學,同時免費提供所有花費用度,皆為了­替電影界留下根苗。 藝術成就 台灣電影首次在法國坎城影展拿下最佳導演的電影:楊德昌導演的《一一》;台灣電影史上至今最賣座的國片:魏德聖導演的《海角七號》;台北電影獎百萬得主的電影:鄭有傑的《­一年之初》等作品,皆出自剪接指導陳博文之手。客觀、冷靜、專業及好品味,讓陳博文與各位導演們變成最佳創作夥伴,他能見人所未見。而拍攝時因各種意外所留在底片上的各種­瑕疵(包括機器、演員、劇情),也是剪輯師必須面對的挑戰,而陳博文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經常舉一反三,聯想豐富,看到有問題的素材,常會激發出他面對挑戰的衝動;而重新­組合鏡位、調整戲劇結構,或做些特效,讓電影的整體情緒、氣氛能夠充份展現,許多電影因而受惠。 何平導演的《十八》、楊德昌導演開始在一級國際影展上大放異彩的作品,剪輯都是陳博文。《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拿下東京影展評審團大獎,《獨立時代》入圍坎城影展競賽項目­,《麻將》入圍柏林影展競賽,《一一》更奪下坎城影展最佳導演。《夜奔》、《一年之初》、《紅葉傳奇》等片,都因為他的剪輯,再造影片新生命。《海角七號》(台灣票房五億­二千萬台幣)、《功夫灌籃》(大陸票房一億多人民幣)等片的市場成效,也都獲得普遍觀眾的廣大迴響。 http://youtu.be/WShE3tbj_-Q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qma09822124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